五美吟·西施

曹雪芹 清代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上浣纱 一作:尚浣纱)

五美吟·西施译文

【 译文 】

(1)“一代”二句:意思是,一代绝色的美女终于如浪花般消失,她在吴宫里白白地想念儿时的家乡了。越国灭吴国后,西施的命运有二说:一说重归范蠡,跟着他游江海去了;一说吴亡,沉西施于江,以报答被夫差沉尸于江中的伍子胥。诗中只是泛说逝去。倾城,绝色美女的代称,也叫“倾国”。语本汉代李延年的诗歌。见《汉书·外戚传》。忆儿家,明代梁辰鱼据西施传说所编的《浣纱记》中有“思忆”一折,只写她在吴宫时回忆在浣纱溪与范蠡恋爱的事。

(2)效颦:相传西施家乡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东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出自《庄子·天运》。浣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唐代王维《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又《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五美吟·西施》的后两句即取此二首诗意。但王维的诗说西施已享尽荣华,而旧伴却仍须辛苦浣纱;此诗却说西施虽美,已如流水逝去,而东村女虽丑尚能活到白头。

五美吟·西施注释

【 注释 】

(1)“一代”二句:意思是,一代绝色的美女终于如浪花般消失,她在吴宫里白白地想念儿时的家乡了。越国灭吴国后,西施的命运有二说:一说重归范蠡,跟着他游江海去了;一说吴亡,沉西施于江,以报答被夫差沉尸于江中的伍子胥。诗中只是泛说逝去。倾城,绝色美女的代称,也叫“倾国”。语本汉代李延年的诗歌。见《汉书·外戚传》。忆儿家,明代梁辰鱼据西施传说所编的《浣纱记》中有“思忆”一折,只写她在吴宫时回忆在浣纱溪与范蠡恋爱的事。

(2)效颦:相传西施家乡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东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出自《庄子·天运》。浣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唐代王维《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又《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五美吟·西施》的后两句即取此二首诗意。但王维的诗说西施已享尽荣华,而旧伴却仍须辛苦浣纱;此诗却说西施虽美,已如流水逝去,而东村女虽丑尚能活到白头。

五美吟·西施赏析

【 赏析 】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林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恰好被贾宝玉翻见,将这组诗题为《五美吟》。《五美吟·西施》就是其中之一。

  组诗中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汉元帝所知而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

  这首诗中的议论原本是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林黛玉嗟叹“一代倾城”的西施如江水东流,浪花消逝,空忆家乡不得归,其命运之不幸远在白头浣纱的“东村女”之上,这是写她自己寄身于四顾无亲的贾府,预感病体难久的悲哀。

  诗中所咏与小说情节的某种照应关系,这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五美吟》写的都是关于死亡或别离的内容,有的还涉及事败或者获罪被拘系,这就不是偶然的了。在现存材料很少的条件下,要确切地阐明作者的意图还是不容易的。在《红楼梦》戚序本与甲辰本上有一条早期批语说:“《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十独吟》在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当是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薛宝钗或史湘云所写的诗。从诗题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和离别丈夫的妇女等的愁怨,来写书中人物的现实感触的。所谓“对照”当也不仅仅限指诗题。

精微篇
精微烂金石。 至心动神明。 杞妻哭死夫。 梁山为之倾。 子丹西质秦。 乌白马角生。 邹衍囚燕市。 繁霜为夏零。 关东有贤女。 自字苏来卿。 壮年报父仇。 身没垂功名。 女休逢赦书。 白刃几在颈。 俱上列仙籍。 去死独就生。 太仓令有罪。 远征当就拘。 自悲居无男。 祸至无与俱。 缇萦痛父言。 荷担西上书。 盘桓北阙下。 泣泪何涟如。 乞得幷姊弟。 没身赎父躯。 汉文感其义。 肉刑法用除。 其父得以免。 辩义在列图。 多男亦何为。 一女足成居。 简子南渡河。 津吏废舟船。 执法将加刑。 女娟拥棹前。 妾父闻君来。 将涉不测渊。 畏惧风波起。 祷祝祭名川。 备礼飨神祇。 为君求福先。 不胜釂祀诚。 至令犯罚艰。 君必欲加诛。 乞使知罪諐。 妾愿以身代。 至诚感苍天。 国君高其义。 其父用赦原。 河激奏中流。 简子知其贤。 归聘为夫人。 荣宠超后先。 辩女解父命。 何况健少年。 黄初发和气。 明堂德教施。 治道致太平。 礼乐风俗移。 刑措民无枉。 怨女复何为。 圣皇长寿考。 景福常来仪。
悲歌
悲矣乎,杞人忧兮天莫支,权臣秉钧兮社稷危。 外夷相侵民流离,大厦将倾谁设施。 悲矣乎,吾将抱徐衍之石兮,歌箕子之黍离。
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筑长堤
筑长堤,白头荷杵随者妻。 背肋供销偻筋力微,以手置胸路旁啼。 老夫七十妪与齐,五尺就门生两儿。 夜来春雨深一犁,破晓径去耕南陂。 南邻里正豪且强,白纸大写出来呼追。 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 官长亦大贤,能得使者意。 正堤驾轺轩,不复问余事。 终当升诸朝。 自足富妻子。 何惜桑榆年,一为官长死。
登粤王台
江上粤王台,登高望几回。 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 地湿烟尝起,山晴雨半来。 冬花采卢橘,夏果摘杨梅。 迹类虞翻枉,人非贾谊才。 归心不可见,白发重相催。
杂曲歌辞。轻薄篇二首
绣林锦野,春态相压。 谁家少年,马蹄蹋蹋。 斗鸡走狗夜不归,一掷赌却如花妾。 惟云不颠不狂,其名不彰,悲夫! 木落萧萧,蛩鸣唧唧。 不觉朱蔫脸红,霜劫鬓漆。 世途多事,泣向秋日。 方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何?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重过何氏五首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送韦司马别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春光好·天初暖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秋日思旧山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 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 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