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祠记

王守仁 明代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

    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

    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

    ”曰:“新之。

    ”“新之也,何居乎?

    ”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

    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予曰:“胡然乎?

    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

    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

    斥于唐,而犹存于今;

    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

    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

    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

    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

    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

    《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

    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

    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

    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

    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

    《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

    ”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

    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

    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

    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

    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

    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

    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

    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象祠记译文

【 译文 】

  灵鹫山和博南山有象的祠庙。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宣尉使安君,顺应苗民的请求,把祠庙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时请我做一篇记。我说:“是拆毁它呢,还是重新修整它呢?”宣慰使说:“是重新修整它。”我说:“重新修整它,是什么道理呢?”宣尉使说:“这座祠庙的创建,大概没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然而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苗民,从我的父亲、祖父,一直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并诚心祭祀,不敢荒废呢。”

  我说:“为什么这样呢?有鼻那地方的象祠,唐朝人曾经把它毁掉了。象的为人,作为儿子就不孝,作为弟弟就傲慢。对象的祭祀,在唐朝就受斥责,可是还存留到现在;他的祠庙在有鼻被拆毁,可是在这里却还兴旺。为什么这样呢?”我懂得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兴建祠庙是为了舜,不是为了象啊!我猜想象的死去,大概是在舜用干舞羽舞感化了苗族之后么?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庙却独独能传到今世。我从这里能够看到舜的品德的高尚,进入人心的深度,和德泽流传的辽远长久。象的凶暴,在开始是这样的,又怎见得他后来不被舜感化呢?瞽瞍也能听从,那么他已经被舜感化成为慈祥的父亲了;如果象还不尊敬兄长,就不能够说是全家和睦了。他上进向善,就不至于仍是恶;不走上邪路,就说明一定会向善。象已经被舜感化了,确实是这样啊!孟子说:“天子派官吏治理他的国家,象不能有所作为呢!”这大概是舜爱象爱得深,并且考虑得仔细,所以用来扶持辅导他的办法就很周到呢。从这里能够看到象被舜感化了,所以能够任用贤人,安稳地保有他的位子,把恩泽施给百姓,因此死了以后,人们怀念他啊。诸侯的卿,由天子任命,是周代的制度;这也许是仿效舜封象的办法吧!我因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能够感化的人。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后来的表现。

  这个意义,我将把它向世上讲明。使人们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象一样,还能够改正;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别人跟象一样凶暴,也还能够感化他呢。

象祠记注释

【 注释 】

①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

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

③瞽瞍(gǔsǒu):舜父名。

④底:通“抵”,到。

象祠记赏析

【 赏析 】

本文为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时所作。象祠,为纪念虞舜的同父异母弟象而修建的祠堂。根据古代传说,象在其母怂恿下,曾多次谋害舜,皆未得逞。其后,象被舜所感化。舜即位后,封象为有鼻国国君(其领地在今湖南道县北)。在传统观念中,象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唐代时,道州刺史就曾毁掉当地的象祠。不过,王守仁认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象之所以最后受到感化,正说明舜的伟大,从而说明君子修德的重要性。这也是作者一贯倡导的“致良知”的具体例证。

  这又是一篇阐明作者“致良知”的观点的论文。全文从宣君修缮象祠写起,作者连着用了两个“胡然乎”的质疑句子带动了全文。在正面论证“致良知”这一中心内容时,作者采取了层层深入、水到渠成的手法。他首先指出,人们之所以为象立祠,是为了纪念舜,即所谓“爱屋及乌”之意,然后具体到舜是如何感化象的。(关于象在早年是如何的“不善”,在古代是人人熟知的,所以作者不再列举。)这就很自然地得出了第四段结尾中所说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结论。

  王阳明的文章比较通俗明快,这是为了宣扬他的哲学思想的需要。同时,为了触类旁通,他惯于在行文时多举例证。例如,在这篇短文中,他援引的古书就有《书经》《孟子》;还用“管蔡不免”的史实反衬舜的感化之功。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见君风尘里,意出风尘外。 自有沧洲期,含情十馀载。 深居凤城曲,日预龙华会。 果得僧家缘,能遗俗人态。 一身今已适,万物知何爱。 悟法电已空,看心水无碍。 且将穷妙理,兼欲寻胜概。 何独谢客游,当为远公辈。 放舟驰楚郭,负杖辞秦塞。 目送南飞云,令人想吴会。 遥思旧游处,仿佛疑相对。 夜火金陵城,春烟石头濑。 沧波极天末,万里明如带。 一片孤客帆,飘然向青霭。 楚天合江气,云色常霮zw.隐见湖中山,相连数州内。 君行意可得,全与时人背。 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莼菜。 顾予尚羁束,何幸承眄睐。 素愿徒自勤,清机本难逮。 累幸忝宾荐,末路逢沙汰。 濩落名不成,裴回意空大。 逢时虽贵达,守道甘易退。 逆旅乡梦频,春风客心碎。 别君日已远,离念无明晦。 予亦返柴荆,山田事耕耒。
少年游
小轩深院是秋时。 风叶坠高枝。 疏帘静永,薄帷清夜,暑退觉寒微。 凄凉天气离愁意,音书杳难期。 多情成病不须医。 更憔悴、转寻思。
观海
饮尽一条条江河你醉成满天风浪浪是花瓣 大地能不缤纷浪是翅膀 天空能不飞翔浪波动起伏 群山能不心跳浪来浪去 浪去浪来你吞进一颗颗落日 吐出朵朵旭阳总是发光的明天总是弦音琴声回响的远方千里江河是你的手握山顶的雪林野的花而来带来一路的风景其中最美最耐看的到后来都不是风景而是开在你额上 那朵永不凋的空寂听不见的 都已听见看不见的 都已看见到不了的 都已进来你就这样成为那种 无限的壮阔与圆满 满满的阳光 满满的月色 满满的浪声 满满的帆影究竟那条水平线 能拦你在何处压抑不了那激动时你总是狂风暴雨 千波万浪把山崖上的巨石 一块块击开 放出那些被禁锢的阳光与河流其实你遇上什么 都放开手顺它任以那一种样子 静静躺下不管你仍是那悠悠而流的忘川浮风平浪静花开鸟鸣的三月而去 去无踪 来也无踪既然来处也是去处 去处也是来处那么去与不去你都在不停的走从水平线里走出去从水平线外走回来你美丽的侧身 已分不出是闪现的晨曦 还是斜过去的夕阳任日月问过来问过去你那张浮在波光与烟雨中的脸一直是刻不上字的钟面 能记起什么来如果真的有什么来过风浪都把它留在岩壁上 留成岁月最初的样子 时间最初的样子苍茫若能探视出一切的初貌那纯粹的摆动那永不休止的澎湃它便是钟表的心 时空的心也是你的心 你收藏日月风雨江河的心 你填满千万座深渊的心 你被冰与火焚烧蓝透了的心任雾色夜色一层层涂过来任太阳将所有的油彩倒下来任满天烽火猛然的扫过来任炮管把血浆不停的灌下来 都更变不了你那蓝色的顽强 蓝色的深沉 蓝色的凝望即使望到那缕烟被远方 拉断了所有流落的眼睛 都望回那条水平线上仍望不出你那只独目 在望着那一种乡愁仍看不出你那只独轮 究竟已到了那里从漫长的白昼 到茫茫的昏暮若能凯旋回来 便伴着月归星夜是你的冠冕众星绕冠转那高无比的壮丽与辉煌使灯火烟火炮火亮到半空 都转了回来而你一直攀登到光的峰顶将自己高举成次日的黎明让所有的门窗都开向你 天空都自由向你 大地都辽阔向你 河都流向你 鸟都飞向你 花都芬芳向你 果都甜美向你 风景都看向你 无论你坐成山 或躺成原野 走动成江河 无论你是醒是睡只要那朵云浮过来你便飘得比永恒还远
柳梢青(癸未秋社有怀故山)
送雁迎鸿,未寒时节,已凉天气。 针线倦拈,帘帏低卷,别般风味。 欹眠梦到山中,共老幼、扶携笑喜。 桑枯影深,鸡豚香美,家家人醉。
南野
治田长山下,引流坦溪曲。 东山有遗茔,南野起新筑。 家世素业儒,子孙鄙食禄。 披云朝出耕,带月夜归读。 身勩竟亡疲,团团欣在目。 野芳绿可采,泉美清可掬。 茂树延晚凉,早田候秋熟。 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 解佩临清池,抚琴看修竹。 此怀谁与同,此乐君所独。
进即心即佛非心非佛颂
即心即佛无蹊径,非佛非心有变通。 直下两头俱透脱,新甸不在海门东。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重过何氏五首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送韦司马别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春光好·天初暖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秋日思旧山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 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 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