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唐代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译文

【 译文 】

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

怎能让此身化作千千万万,撒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注释

【 注释 】

⑴与:同。浩初:作者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柳宗元。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山:指柳州附近山峰。京华:京城长安。亲故:亲戚、故人。

⑵海畔:畔,边。柳州在南方,距海较近,故称海畔。剑铓(máng):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玉篇》卷十八:“鋩,刃端。”

⑶秋:秋季。割:断。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

⑷若:假若。化得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又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千亿:极言其多。《诗经·大雅·假乐》:“千禄百福,子孙千亿。”

⑸散上:飘向。一作“散作”。峰头:山峰的顶端。望:遥望。故乡:这里指长安,而作者的家乡在河东。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 赏析 】

柳宗元这首诗,通过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尽量倾吐了出来;它的抒情方式,是属于严羽《沧浪诗话》里所说的“沈著痛快”一类。

  诗题标明“寄京华亲故”。“望故乡”而“寄京华亲故”,意在诉说自己惨苦的心情、迫切的归思,希望在朝旧交能够一为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疠之地。

  诗的第一句是写登览所见的景色,广西独特的风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苏轼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诵子厚诗,知海山多奇峰也。”(《东坡题跋·书柳子厚诗》)可见“海畔尖山似剑芒”,首先是写实,是贴切的形容。不仅仅是形容,同时又是引起下句奇特的联想的巧妙的设喻。剑芒似的尖山,这一惊心动魄的形象,对荒远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肠的感觉。

  自永贞革新失败,“二王八司马事件”接踵而来,革新运动的骨干均被贬在边远之地。十年后,这批人有的已死贬所。除一人先行起用,余下四人与柳宗元被例召回京,又被复出为边远地区刺史。残酷的政治迫害,边地环境的荒远险恶,使他有“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感喟。虽然回不到京国,不由他不想念它和那里的亲友。他曾写过“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诗句,这与此诗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都是触景生情,因景托喻,有异曲同工之妙。

  “割愁肠”一语,是根据“似剑芒”的比喻而来,由山形产生的联想。三、四句则由“尖山”进一步生出一个离奇的想象。前面已谈到,广西的山水别具风格,多山峰;山峰又多拔地而起,不相联属。韩愈诗云“山如碧玉簪”即由山形设喻。登高远望时,无数山峰就像无数巨大的石人,伫立凝望远方。由于主观感情的强烈作用,在诗人眼中,这每一个山峰都是他自己的化身(“散向”一作“散作”亦通)。又使他感到自己只有一双眼睛眺望京国与故乡,是不能表达内心渴望于万一,而这成千的山峰,山山都可远望故乡,于是他突生奇想,希望得到一个分身法,将一身化作万万千千身,每个峰头站上一个,庶几可以表达出强烈的心愿。这个想象非常奇妙,它不但准确传达了诗人的眷念故乡亲友的真挚感情,而且不落窠臼。它虽然离奇,却又是从实感中产生,有真实生活基础,不是凭空构想,所以读来感人。

  此诗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都是寄怀之作,通过登临所见,触景伤情,抒发怀念友人和故乡之情,只是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七律,诗中托景抒怀,曲折传情,意在言外。这首诗是七绝,诗中熔情入景,用浅显的语言来描写内心中隐情,表现得鲜明突出。二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这首诗中诗人跳动飞溅的情感波澜无法抑制,恰如“山洪陡发,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背景

【 背景 】

此诗作于柳州。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为了排遗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真是“登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湘口馆》)。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

【双调】水仙子 思情
海棠露冷湿胭脂,杨柳风寒袅绿丝。 寄来书刚写个鸳鸯字,墨痕湮透纸。 吟不成几句新诗。 心间事,口内词,多少寻思。 玉钩帘控画堂空,宝篆香消锦被重,无人温暖罗帏梦,梦中寻可意种,碧纱窗忽地相逢。 舌尖恨,心上恐,惊觉晨钟。 芰荷泛月小妆梳,画舸摇风醉玉壶。 一杯酒尽青山暮,促归期云共雨,逞疏狂巽玉喷珠。 诗中句,灯下书,此意如何。
一萼红(弁阳翁新居,堂名志雅,词名萍洲渔笛谱)
制荷衣。 傍山窗卜隐,雅志可闲时。 款竹门深,移花槛小,动人芳意菲菲。 怕冷落、萍洲夜月,想时将、渔笛静中吹。 尘外柴桑,灯前儿女,笑语忘归。 分得烟霞数亩,乍扫苔寻径,拨叶通池。 放鹤幽情,吟莺欢事,老去却愿春迟。 爱吾庐、琴书自乐,好襟怀、初不要人知。 长日一帘芳草,一卷新诗。
为檀越写弥陀经正信偈发愿文
稽首十方佛,弥陀圣中尊。 方等修多罗,一切法宝藏。 观音及势至,大地菩萨僧。 我以诚信心,刻板并印造。 阿弥陀经卷,及以正信偈。 旋造各一万,施四众受持。 偈以发信心,经以资读诵。 若有每日中,至少诵三卷。 年诵千八十,十年万八百。 况复多诵者,及历多年数。 如是积功德,自然生佛前。 我此万卷经,随所流布处。 极少得一人,诵持生净土。 我愿承此力,决定生彼国。 况复于多人,人亡经复在。 展转相传授,是名无尽灯。 灯灯相照耀,破生死长夜。 显出佛菩提,究竟悉同生。 常寂光净土,持此清净福。 回向奉群亲,我国圣帝王。 及圣后圣位,仁寿各万年。 覆育群氓类,我父母眷属。 怨亲非怨亲,咸承胜善根,同生安养国。
南歌子(四月二十六日集客临芳观)
麦陇深初转,桃溪曲渐成。 绿槐重叠午阴清。 更有榴花一朵、照人明。 画栋清微暑,疏帘入晚晴。 请君坐待縠纹平。 看取红幢翠盖、引前旌。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 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贞元中,与微之同登科第,俱授秘书省校书郎,始相识也。 ]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 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有月多同赏,无杯不共持。 秋风拂琴匣,夜雪卷书帷。 高上慈恩塔,幽寻皇子陂。 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唐昌观玉蕊,崇敬寺牡丹,花时多与微之有期。 ]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 [辛大丘度,性迂嗜酒; 李二十绅,形短能诗。 故当时有迂辛短李之号。 ]儒风爱敦质,佛理尚玄师。 [刘三十二敦质,雅有儒风; 庾七玄师,谈佛理有可赏者。 ]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 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双声联句,八面宫棋,皆当时事。 ]往往游三省,腾腾出九逵。 寒销直城路,春到曲江池。 树暖枝条弱,山晴彩翠奇。 峰攒石绿点,柳宛曲尘丝。 岸草烟铺地,园花雪压枝。 早光红照耀,新溜碧逶迤。 幄幕侵堤布,盘筵占地施。 征伶皆绝艺,选伎悉名姬。 铅粉凝春态,金钿耀水嬉。 风流夸堕髻,时世斗啼眉。 [贞元末,城中复为堕马髻、啼眉妆也。 ]密坐随欢促,华樽逐胜移。 香飘歌袂动,翠落衫钗遗。 筹插红螺碗,觥飞白玉卮。 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 [抛打曲有《调笑令》,饮酒曲有《卷白波》。 ]残席喧哗散,归鞍酩酊骑。 酡颜乌帽侧,醉袖玉鞭垂。 紫陌传钟鼓,红尘塞路歧。 几时曾暂别? 何处不相随? 茌苒星霜换,回还节候催。 两衙多请假,三考欲成资。 运启千年圣,天成万物宜。 皆当少壮日,同惜盛明时。 光景嗟虚掷,云霄窃暗窥。 攻文朝矻矻,讲学夜孜孜。 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时与微之结集策略之目,其数至百十。 ][时与微之各有纤锋细管笔,携以就试,相顾辄笑,目为毫锥。 ]繁张获鸟网,坚守钓鱼坻。 [谓自冬至夏,频改试期,竟与微之坚持制试也。 ]并受夔龙荐,齐陈晁董词。 万言经济略,三策太平基。 中第争无敌,专场战不疲。 辅车排胜阵,掎角搴降旗。 [并谓同铺席、共笔砚。 ]双阙纷容卫,千僚俨等衰。 [谓制举人欲唱第之时也。 ]恩随紫泥降,名向白麻披。 既在高科选,还从好爵縻。 东垣君谏诤,西邑我驱驰。 [元和元年同登制科,微之拜拾遗,予授周至尉。 ]在喜登乌府,多惭侍赤墀。 [四年,微之复拜监察,予为拾遗、学士也。 ]官班分内外,游处遂参差。 每列鹓鸾序,偏瞻獬豸姿。 简威霜凛冽,衣彩绣葳蕤。 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 常憎持禄位,不拟保妻儿。 养勇期除恶,输忠在灭私。 下鞲惊燕雀,当道慑狐狸。 南国人无怨,东台吏不欺。 [微之使东川,奏冤八十余家,诏从而平之,因分司东都。 ]理冤多定国,切谏甚辛毗。 造次行于是,平生志在兹。 道将心共直,言与行兼危。 水暗波翻覆,山藏路险巇。 未为明主识,已被幸臣疑。 木秀遭风折,兰芳遇霰萎。 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支。 腾口因成痏,吹毛遂得疵。 忧来吟贝锦,谪去咏江蓠。 邂逅尘中遇,殷勤马上辞。 贾生离魏阙,王粲向荆夷。 水过清源寺,山经绮季祠。 心摇汉皋佩,泪堕岘山碑。 [并途中所经历者也。 ]驿路缘云际,城楼枕水湄。 思乡多绕泽,望阙独登陴。 林晚青萧索,江平绿渺弥。 野秋鸣蟋蟀,沙冷聚鸬鹚。 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白醪充夜酌,红粟备晨炊。 寡鹤摧风翮,鳏鱼失水鳍。 暗雏啼渴旦,凉叶堕相思。 [此四句兼含微之鳏居之思。 ]一点寒灯灭,三声晓角吹。 蓝衫经雨故,骢马卧霜羸。 念涸谁濡沫? 嫌醒自啜醴。 耳垂无伯乐,舌在有张仪。 负气冲星剑,倾心向日葵。 金言自销铄,玉性肯磷缁? 伸屈须看蠖,穷通莫问龟。 定知身是患,当用道为医。 想子今如彼,嗟予独在斯。 无憀当岁杪,有梦到天涯。 坐阻连襟带,行乖接履綦。 润销衣上雾,香散室中芝。 念远缘迁贬,惊时为别离。 素书三往复,明月七盈亏。 [自与微之别经七月,三度得书。 ]旧里非难到,余欢不可追。 树依兴善老,草傍静安衰。 [微之宅在静安坊西,近兴善寺。 ]前事思如昨,中怀写向谁? 北村寻古柏,南宅访辛夷。 [开元观西北院,即隋时龙村佛堂,有古柏一株,至今存焉。 微之宅中有辛夷两树,常与微之游息其下。 ]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颐? 病多知夜永,年长觉秋悲。 不饮长如醉,加餐亦似饥。 狂吟一千字,因使寄微之。
王昭君二首 / 王昭君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重过何氏五首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送韦司马别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春光好·天初暖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秋日思旧山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 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 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