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辛弃疾 宋代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

    ”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版本一)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

    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

    管领群臣来贺。

    (版本二)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译文

【 译文 】

①尊俎:酒器,代指宴席。刘向《新序》说:“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

②燕可伐欤曰可:《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燕可伐欤?”孟子曰:“可。”“燕”借指会心。

③楼台:指相府。

④鼎鼐:炊器;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古以之代相位。

⑤大风歌:汉高祖扫平四海,统一天下之后,以家乡少年一百二十人伴倡,齐声高唱大风歌。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注释

【 注释 】

①尊俎:酒器,代指宴席。刘向《新序》说:“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

②燕可伐欤曰可:《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燕可伐欤?”孟子曰:“可。”“燕”借指会心。

③楼台:指相府。

④鼎鼐:炊器;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古以之代相位。

⑤大风歌:汉高祖扫平四海,统一天下之后,以家乡少年一百二十人伴倡,齐声高唱大风歌。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赏析

【 赏析 】

上半阕写有利于北伐的大好形势,说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天时、地利与人和都对南宋王朝有利,因而伐金是切实可行的。对自己力量的自豪和肯定,是向当地朝野普遍存在的自卑、畏敌情绪的挑战。进入下半阕,由全国形势说到韩侂胄本人:先写今日治国,次写明年胜利。句中那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不要说在当时存在巨大的鼓舞力量,即使现在去读,也给人增添信心和勇气。

  刘过词学辛弃疾。黄说刘过:“多壮语,盖学稼轩也。”(《花庵词选》),以此篇而论,在艺术上就有以下两点颇有辛词精神:第一、大量使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增强了词篇的表现力。比如,此词上片“天时地利与人和”化用《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而该句在说明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利的同时,还有着强调人和的作用,这样,一方面使得它与前两句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符合向韩侂胄祝寿的主题。其次,“‘燕可伐欤?’曰:‘可’”用《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欤?’孟子曰:‘可。’”由于用了“圣人”之言,并把侂胄伐金和历史上的伐燕联系起来,既使语气铿锵有力,又巧妙地完成了向下片的过渡。下片中的“带砺山河”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中“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厉,通砺,磨刀石),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原典的意思是:即使黄河变得像带子那么窄了,泰山变得像磨刀石那么小了(意思永远不可能),诸侯的封国也将安然无恙,勋臣之富贵将永远传给子孙后代。使用这个典故,把韩侂胄暗中比作汉高祖的开国重臣,预祝他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却不露阿谀之态,深得寿词之三昧。“大家齐唱《大风歌》”用《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市,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饮。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刘过的“大家齐唱《大风歌》”,容易想起“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歌词,而这类歌词,对于山河破碎的国家,对于大批背井离乡的人民,对于求功心切的韩侂胄,无疑都是一种鼓舞。第二、语言流利、洒脱,具有辛词酣畅淋漓的情味。

  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和以下几种语言材料的使用分不开的:一、口语和熟语,如“大家齐唱”、“四方来贺”、“谋臣尊俎”、“将士干戈”;二、散文成句,如“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三、常用典故,如所用《孟子》两则与《史记》两则。这些词语由于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因而读来亲切明快,一气呵成。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背景

【 背景 】

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韩侂胄定议伐金,其用心是为建功固宠。当时南宋国用未足,军备松弛,人心未集,不久韩侂胄就挥师北上,结果大败而归。故这次北伐本身意义不大,但在主和派长期把持朝政,抗战派军民长期受压制之后,还是确实起到了振奋民心的作用,因此,受到朝中抗战派人士和全国军民的响应。刘过的这首词即是当年为祝贺韩侂胄生日而写的,词中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

点绛唇(社日雨)
春意催花,片云又作朝来雨。 淡匀深注。 红紫纷无数。 社日人家,准拟行春去。 痴儿女。 倚门凝伫。 借问东郊路。
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满月
社金流茂祉,庭玉表奇才。 竹似因谈植,兰疑入梦栽。 乌将八子去,凤逐九雏来。 今夜明珠色,当随满月开。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 看公如月,光彩众星稀。 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 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粲宗彝。 痴儿。 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余丝。 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 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谁知。 都休问,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
采桑子
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 度鬼门关。 已拚儿童作楚蛮。 黄云苦竹啼归去,绕荔枝山。 蓬户身闲。 歌板谁家教小鬟。
浣溪沙
春暮黄莺下砌前,水精帘影露珠悬,绮霞低映晚晴天。 弱柳万条垂翠带,残红满地碎香钿,蕙风飘荡散轻烟。 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萋,金铺闲掩绣帘低。 紫燕一双娇语碎,翠屏十二晚峰齐,梦魂消散醉空闺。 晚起红房醉欲消,绿鬟云散袅金翘,雪香花语不胜娇。 好是向人柔弱处,玉纤时急绣裙腰,春心牵惹转无憀。一只横钗坠髻丛,静眠珍簟起来慵,绣罗红嫩抹苏胸。 羞敛细蛾魂暗断,困迷无语思犹浓,小屏香霭碧山重。 云薄罗裙绶带长,满身新裛瑞龙香,翠钿斜映艳梅妆。 佯不觑人空婉约,笑和娇语太猖狂,忍教牵恨暗形相。 碧玉冠轻袅燕钗,捧心无语步香阶,缓移弓底绣罗鞋。 暗想欢娱何计好,岂堪期约有时乖,日高深院正忘怀。 半醉凝情卧绣茵,睡容无力卸罗裙,玉笼鹦鹉厌听闻。 慵整落钗金翡翠,象梳欹鬓月生云,锦屏绡幌麝烟薰。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重过何氏五首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送韦司马别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春光好·天初暖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秋日思旧山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 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 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