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张九龄 唐代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译文

【 译文 】

⑴这首诗载于《宁夏古诗选注》(唐骥等选注)。燕国公:指张说,唐玄宗时名相。

⑵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这句说朝臣(张说)要远行出征。

⑶庙算:帝王的谋略。这句说,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战。

⑷三台: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虽无实权,但为大臣的最高荣衔。

⑸朔南:指朔方南边。《尚书·禹贡》:“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偃革:偃,停,止息;革,指士兵穿的甲胄,此借指士兵。偃革,停止战争。

⑹河右:即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宁夏古诗选注》作“河内”,此从其他版本改。扬旌:指发生战事。

⑺宠锡:恩赐。仙禁: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

⑻光华:光彩明丽。汉京:此指长安。

⑼原隰:广平低湿之地,此指朔方各地。轸:盛多。

⑽为奏薰琴唱:《宁夏古诗选注》作“为奏熏琴倡”,此据其他版本改。

⑾闻风六郡伏:六郡,原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泛指西北一带。伏,降伏。《宁夏古诗选注》作“闻风六郡勇”,此据其他版本改。

⑿五戎:即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此借指战争。

⒀山甫:仲山甫,周宣王时为卿士,辅佐宣王中兴。此借指张说。

⒁留侯:汉初功臣张良的封爵。此亦借指张说。

⒂“歌钟”句:用典。《左传》鲁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歌钟二肆。”晋侯分一半与有功之臣魏庄子。歌钟,编钟。旋,很快。这句是说张说很快就可得到皇帝的赏赐。

⒃衽席岂难行:衽席,此指卧席,引申为寝处之所。《宁夏古诗选注》作“枕席岂难行”,此据其他版本改。

⒄四牡:《诗经·小雅》的篇名。常用来表示有功大臣的归来。

⒅君:指皇帝。履声:脚步声。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注释

【 注释 】

⑴这首诗载于《宁夏古诗选注》(唐骥等选注)。燕国公:指张说,唐玄宗时名相。

⑵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这句说朝臣(张说)要远行出征。

⑶庙算:帝王的谋略。这句说,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战。

⑷三台: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虽无实权,但为大臣的最高荣衔。

⑸朔南:指朔方南边。《尚书·禹贡》:“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偃革:偃,停,止息;革,指士兵穿的甲胄,此借指士兵。偃革,停止战争。

⑹河右:即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宁夏古诗选注》作“河内”,此从其他版本改。扬旌:指发生战事。

⑺宠锡:恩赐。仙禁: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

⑻光华:光彩明丽。汉京:此指长安。

⑼原隰:广平低湿之地,此指朔方各地。轸:盛多。

⑽为奏薰琴唱:《宁夏古诗选注》作“为奏熏琴倡”,此据其他版本改。

⑾闻风六郡伏:六郡,原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泛指西北一带。伏,降伏。《宁夏古诗选注》作“闻风六郡勇”,此据其他版本改。

⑿五戎:即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此借指战争。

⒀山甫:仲山甫,周宣王时为卿士,辅佐宣王中兴。此借指张说。

⒁留侯:汉初功臣张良的封爵。此亦借指张说。

⒂“歌钟”句:用典。《左传》鲁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歌钟二肆。”晋侯分一半与有功之臣魏庄子。歌钟,编钟。旋,很快。这句是说张说很快就可得到皇帝的赏赐。

⒃衽席岂难行:衽席,此指卧席,引申为寝处之所。《宁夏古诗选注》作“枕席岂难行”,此据其他版本改。

⒄四牡:《诗经·小雅》的篇名。常用来表示有功大臣的归来。

⒅君:指皇帝。履声:脚步声。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赏析

【 赏析 】

此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张说巡边的历史背景,“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说明朝廷是因为边境发生战事派遣燕国公巡边。同时,“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写出了出京时张说的光彩。其实,张说出任朔方节度使,说白了就是贬官,作者把贬官写得如此荣耀,一则因为应制诗不能显出不满之意,二来这样写也是对友人的一种宽慰。后一部分主要赞扬张说的政治才能以及对他建功立业的期望。“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形象地说明了张说的治边才能。“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以仲山甫与张良来比喻张说,仲山甫与张良都是古代杰出的辅弼大臣,这充分表明了作者对张说的钦佩。而结联“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说“吾君”也盼望张说早日凯旋,对张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此诗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张九龄对唐玄宗兴战之心的暗中讽谏。当时唐玄宗送行诗中有“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戈剑靖要荒”等诗句,表明要耀武扬威,战服边疆,与张九龄同时的其他大臣奉和圣制诗,大多顺玄宗意,对朝廷兴战歌功颂德。而张九龄此诗开篇高擎“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指出朝廷开战的目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制止战争。针对唐玄宗尚战,张九龄为防微杜渐,希望能以讽谏感悟帝王兴战之心。这在“开元盛世”的背景下,实为难得。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背景

【 背景 】

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旧历四月,大唐燕国公张说作为首任朔方节度使巡边。唐玄宗以诗送行,众大臣奉和应制,张九龄此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石堂山
兹山曾两登,契阔十年越。 风景岂殊旧,古木半摧伐。 仙去地犹灵,龙潜神讵歇。 浩气荡太虚,河山坐出没。 幽歌步泉水,春怀与活活。 羽客煮松花,晚来消酒渴。
偈颂一百零二首
灵鹫峰前,热血相喷。 觉城东际,陷坑无底。 失脚休论后与先,痴翁何似我风颠。
临江仙 贺廉侯举次儿子
四海荆州吾所爱,虎贲谁似中郎。 小孙今拟唤甘棠。 添官前有例,簪笏看堆床。 明日乃公归旧隐,后园乔木苍苍。 青衫竹马雁成行。 当年廉孟子,应有读书堂。
赐圆觉寺僧德信二首
坐久方知春昼长,静中心地自清凉。 人人圆觉何曾觉,但见尘劳尽日狂。
柳梢青
柳丝烟织。 掩映小池,鳞鳞波碧。 几片飞花,半檐残雨,长亭愁寂。 凭高望断江南,怅千里、疏烟淡日。 斗草风流,弄梅情分,教人思忆。
菩萨蛮 舟次青神
长江日落烟波绿。 移舟渐近青山曲。 隔竹一灯明。 随风百丈轻。 夜深篷底宿。 暗浪鸣琴筑。 梦与白鸥盟。 朝来莫漫惊。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重过何氏五首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送韦司马别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春光好·天初暖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秋日思旧山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 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 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