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刘禹锡 唐代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译文

【 译文 】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注释

【 注释 】

⑴元和:唐宪宗年号,公元806~820年。十年:《全唐诗》作“十一年”,是传写之误。

⑵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拂面:迎面、扑面。

⑶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

⑷刘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别”。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赏析

【 赏析 】

刘禹锡此诗在《全唐诗》题作《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由于这首诗刺痛了当权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环境却无改善。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

  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练。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背景

【 背景 】

据《旧唐书·刘禹锡传》,永贞元年(805年),即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贬离长安作连州刺史,半途又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十年(815年),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于是他从朗州被召回京。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刺痛了当权者,同年又贬往连州。作者在《重至衡阳伤柳仪曹》诗前小序中追述这次被贬途中和柳宗元作别事,说是在“元和乙未”年,也就是元和十年。

鹧鸪天·金络闲穿御路杨
金络闲穿御路杨。 青旗遥认醉中香。 可人自有迎门笑,下马何妨索酒尝。 春正好,日初长。 一尊容我驻风光。 归来想像行云处,薄雨霏霏洒面
林间
身如孤鹤在林间,百事无营只爱闲。 最得意时朝曝背,未忘情处晚看山。 静拈周易从头读,醉把唐诗信手删。 为爱石桥明月色,柴门常是夜深关。
生公曾说法,听石尚孱顽。 雁塔晴观海,松门夜闭出。 林喧群下缺
再次韵答陈居仁二首
丁年也办刺天蜚,几梦西垣与北扉。 未簉时英书汗简,已烦溪友寄当归。 桑榆境界宁辞冷,芹藻杯盘可得肥。 说似故人应绝倒,衰颜五十盍知非。
和陶渊明贫士诗七首
贫贱如故旧,少壮即相依。 中心不敢厌,但觉少光辉。 向来乘时士,亦有能奋飞。 一朝权势歇,欲退无所归。 不如行其素,辛苦奈寒饥。 人生系天运,何用发深悲。 我居在穷巷,来往无华轩。 辛勤衣食物,出此二亩园。 薤菘郁朝露,桑柘浮春烟。 以兹乱心曲,智计无他奸。 择胜不在奢,兴至发清言。 相逢樵牧徒,混混谁愚贤。 松风四山来,清宵响瑶琴。 听之不能寐,中有怨叹音。 旦起绕其树,磈砢不计寻。 清阴可敷席,有酒谁与斟。 由来大度士,不受流俗侵。 浩歌相倡答,慰此霜雪心。 中年涉事熟,欲学唾面娄。 逡巡避少年,赴秽不敢酬。 旁人吁已甚,自喜计虑周。 微劳消厚疚,残辱胜深忧。 从知为下安,处上反无俦。 人生各有志,勇懦从所求。 古人重畎亩,有禄不待干。 德成禄自至,释耒列王官。 不仕亦不贫,本自足饔餐。 后世耻躬耕,号呼脱饥寒。 我生千祀后,念此愧在颜。 为农倘可饱,何用出柴关。 村郊多父老,面垢头如蓬。 我尝使之年,言语不待工。 古来名节士,敢望彭城龚。 有叟诮其后,更恨道不通。 鄙哉譊譊者,为隘不为通。 低头拜野老,负米吾愿从。 去年秋事荒,贩籴仰邻州。 健者道路间,什百成朋俦。 今年渐向熟,庶几民不流。 书生自无田,与众同喜忧。 作诗劳邻曲,有倡谁与酬。 亦无采诗者,此修何可修。
七娘子·清香浮动到黄昏
清香浮动到黄昏,向水边、疏影梅开尽。 溪边畔,轻蕊,有如浅杏。 一枝喜得东君信。 风吹只怕霜侵损。 更新来、插向多情鬓。 寿阳妆鉴,雪肌玉莹。 岭头别後微添粉。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重过何氏五首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 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送韦司马别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春光好·天初暖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秋日思旧山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 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 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